厦门会议服务电话(厦门视频会议服务标准)
发布时间:2022年5月28日 作者:友好会议浏览量: 366
同声传译员方文弘在会议现场工作。
台海网6月13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“特殊目的收购公司,英译为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rporation ,简称为SPAC。”见到方文弘时,他在为一场金融行业会议的中英同声传译(简称同传)任务做准备,他正翻看相关视频、文稿,手里不停做着笔记,标注金融行业的专业术语、生词。
同传扮演什么角色?在国际会议、大型研讨会上,我们时常能看到参会人员戴着耳机,而这耳机的背后正是像方文弘这样的同声传译员,他们为中外交流搭起沟通的桥梁。近10年来,越来越多专业性的国际会议选择了厦门,对活跃于本地的同声传译员来说,这是挑战更是机遇。
当一心多用的“杂学家”
在福建-东盟友城大会携手合作抗疫分论坛中,方文弘和搭档坐在同传房,用视频连线的方式将中国专家的发言内容,以几乎同步的速度翻译成英文。
方文弘介绍说,在专业术语多又需多语言转换的线上会议,同传人员可谓“一心多用”,既要高度集中注意力,对议程内容反应灵敏,还需关注现场的机器设备、音量大小等各种情况。而为了更精准的译出率,一场会议通常由2-3名同传人员配合完成。
“有搭档,但依然分分秒秒都放松不得。除了聆听上下文,做好衔接部分,更要做搭档坚实的后盾。”方文弘记得,曾遇到演讲者忽然在发言中提及一位作家的作品,他迅速根据关键词找到了书名,帮助搭档最大限度地还原发言内容。
方文弘眼里亦师亦友的好搭档、厦大口译专业的邓轶老师告诉记者,同声传译员应尽全力去跨越知识鸿沟,才能更自如地应对突发情况,将翻译效果做到最好。
厦门同传市场迎来更多机会
“我觉得这是我人生的高光时刻。”方文弘笑言,他曾参与2017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等多场大型会议的同传工作,最令他激动不已的同传经历是厦大百年校庆期间的“中外大学校长论坛”“人文社会科学国际论坛开幕式”等重要活动的同声传译。
参与“中外大学校长论坛”时,为了将线上会议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,2个多小时的同传工作,译员们提前百来天进行技术彩排。“回母校彩排,让我想起念书时,每天练英文的自己。”喜欢这座滨海城市的方文弘毕业后没有离开,他在不同的工作机会中,看到了厦门同传市场稳中向好的趋势。
记者从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了解到,2012年至2018年,在我市举办的国际性会议从每年18场增加到每年75场,增长了3倍多。近两年,不少会议转为线上,借助发达的通信技术,方文弘可以在厦门,为世界各地的会议进行“远程同传”。
“随着厦门更具现代化国际化的建设发展,同传市场迎来更多机会。”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副教授、硕士生导师苏伟表示,越来越多专业性的国际会议选择了厦门,让厦门成为优秀同声传译员的聚集地,让世界听到了厦门声音。
原创声明:以上文章或文稿中文字或图片涉及版权等问题,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:友好会议服公司:www.ynyhhy.com